2025年新年伊始,广东省重点项目、由广东省港航集团打造的标志性建筑——广东港航大厦举行主体封顶仪式。大厦周边环绕着广州塔、海心桥、海心沙亚运场馆以及“四馆一场”等标志性建筑,与琶洲客运口岸东西联动,助力广州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将带动广东港口航运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
历经三年多,广东港航大厦从规划蓝图变为巍峨高楼,广东省港航集团也吹响了新阶段向海图强的奋进号角。
风劲帆满海天阔,奋楫潮涌逐浪高。作为广东省内河航运发展排头兵、粤港澳大湾区水上交通运输主力军和广东海洋经济发展先行者,广东省港航集团不断夯实港口航运主业转型基础,首家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功能不断扩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不断提升,加快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聚焦“1小时生活圈”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
2025年春运期间,广东省港航集团驻港企业珠江船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江船务”)计划投入运力66艘,发送航班2.33万班次,共运营13条跨境水路客运航线,预计运送旅客242.54万人次;珠江船务增开的中山客运港至澳门氹仔码头航线已于1月15日起正式运营,为春运期间旅客出行提供新选择。

珠江船务在服务构建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方面展现积极作为,建立起大湾区独具特色的跨境“海空”交通运输服务优势。公司运营粤港澳大湾区多个核心城市往来香港市区、机场客运航线,建立了覆盖香港本地的渡轮客运网络,能够提供码头、航线、船队和客运代理业务等全过程的配套服务。
珠江船务全球首创直联香港机场的“海天联运”航线,创新打造“登船即登机”的跨境交通服务模式。公司所建设运营的广州中心城区首个跨境水路客运口岸——广州琶洲客运口岸,通航一年多以来,口岸营运航班近6000个班次,接待旅客超23万人次。目前海天联运服务航司近70家,其中支持现场办理口岸值机(UCI)服务的航司增至23家。
近年来,珠江船务着力推动港口物流供应链优化升级,开辟工程物流、空运物流等新业务,以实际行动助力大湾区供应链物流循环畅通。实现仓储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南沙、香港两地打造了超50万平方米的仓储物流基地。
珠江船务产业布局优化升级,是广东省港航集团持续推动传统主业延链强链的一个缩影。省港航集团立足主业稳健发展,推动港航投资发展项目落地——2024年7月,集团下属广东北江航道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中标北江上延段扩能升级项目,持续助力粤北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重点项目南沙物流园9号仓粤港澳国际分拨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南沙江海联运码头仓储区一期工程全面圆满竣工;汕尾“跳岛游”文旅项目成功拓展;湛江东海岛至硇洲岛水上交通航线完成资源整合……
通过聚焦互联互通,广东省港航集团还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9月,集团成功竞得开平市工投货运港口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为江门开平市激活临港经济新动力,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推动形成港口群联动协同发展格局奠定良好基础。
唱响现代海洋牧歌
全产业链打造海洋牧场新模式
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广东港航集团推进水运产业向现代化海洋经济转型的步伐,坚持面向深蓝,向“远”延伸战略,大力培育发展海洋牧场主业,加快打造省级现代化海洋牧场链主企业。
2023年以来,广东省港航集团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平台公司,并于2024年1月成立广东省海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发公司”)。海发公司按照省级“四个平台”——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渔业经济的投资运营管理平台,海洋产业核心投资运营平台,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和海洋战略资源整合平台的定位,坚定不移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行稳致远。
广东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道武表示:“我们坚持陆海统筹、岸海联动,按照‘湛江起步、布局粤东、面向全省、联动海南’、全产业链打造海洋牧场新模式的发展思路,以海洋种业和海上养殖为切入点,选准起步项目先行先试并推进落地,成功迈出海洋产业投资发展新步伐。”
2024年9月,海发公司积极推进汕尾“伏羲一号”风渔融合科研示范项目,顺利开展了波纹龙虾吊笼试养殖实验,填补了国内波纹龙虾养殖的空白,是国内首个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为新能源和渔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范例。
展望未来,海发公司将聚焦资源整合、善用政策,加快全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充分了解广东海洋牧场规划,深入分析广东海洋牧场建设短板和痛点,整合市场优质资源,加快雷州流沙湾“1+N”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项目、海南高价鱼种养殖项目等项目落地,争取在东海岛及附近海域打造涵盖全要素的海洋牧场示范区;另一方面,通过新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赋能从传统养殖向智能化、零排放循环养殖转型,打造广东海洋牧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标杆。
张道武表示,要提高海洋牧场项目的“含新量”,针对行业存在产业化程度低、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突出、种业“卡脖子”等短板,以产业急需为导向,以育种育苗和高端养殖为突破口,加大科技赋能,加强产学研用结合,加快前沿技术成果转化,拓展海洋牧场高附加值产业与产业链。
构建“制造+研发”平台
推动造船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2024年年底,全国最大载客量500客位客渡船“新明珠 3”号在香港正式签字交付。该船由广东省港航集团旗下广东中威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威公司”)建造,采用碳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碳纤维材料有重量轻、耐腐蚀等优势;相比传统船舶,碳纤维船航行时噪声更低,同时能进一步节省燃油、降低维护费用,具备显著的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优势。

绿色化和智能化是当前全球航运和造船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广东省港航集团构建“制造+研发”平台,因企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大力推动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以研发引领制造、以制造服务研发,已全面掌握了大型碳纤维船舶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客运绿色转型引领示范,积极推动船舶装备制造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中威公司作为先进复合材料船舶制造商,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多个突破,拥有17项专利授权,全面掌握了大型碳纤维船舶建造的关键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40米以上碳纤维船舶整船建造的技术空白。截至2024年10月,该公司已累计建造并交付14艘碳纤维复合材料高速船舶。数字港航也取得了自研项目驳船管理平台、川岛小程序等24个软件著作权。港航科研也持续在船舶研发设计方面提供更多智慧方案。
广东省港航集团还加快船队绿色化转型,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运力布局。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低碳、零排放的船舶技术,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旧船舶。积极探索智能化运输解决方案,持续优化船舶调度和运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加强与国内外先进造船企业及研究单位的合作,共同推动绿色船舶的研发和制造。2024年,省港航集团旗下蓝海豚旅运公司投运第二艘纯电动游船,促进了“珠江游”向绿色新能源船舶更新迭代。
目前,广东省港航集团先后完成了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2家“广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认定、2家“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张道武表示,集团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出台相应考核政策,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持续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建立科研人才培养体系,提升科研团队整体实力,致力于打造成为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先进高端船舶研发与制造商。

文 | 黄婷
图 | 受访者提供